×
这三种行为有损阴德,千万不要去做!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并且与佛教、儒家互相融合,但是它始终以独特的神仙崇拜作为核心信仰。作为一个以劝人向善为主的宗教,“天道承负”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理念。


《太平经》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

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

道教的“承负”思想也就是《周易》所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则必多祸殃。

前人的所作所为对后代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人做了很多善事,却没有得到福报,这是因为他承负了先人的过错;有的人做了很多坏事,却得到很多福报,这是由于他承蒙祖上荫庇。道教认为,这三件事有损阴德,千万不要去做。

一、杀生



道经有云,“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同时“道”又存在于万物之中。

道教以“仙道贵生”作为修行的一种教义,因此道教对世间万物的生命都非常尊重,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切不可以去杀生。“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这些有损阴德的行为是道教坚决反对的,戒除杀生不但是功德无量的事,同时也对自己的后世子孙积累阴德。

道教劝诫世人戒除杀生,同时道教的仙真、神祇都是这方面的楷模。全真龙门派丘处机祖师以七十三岁的高龄远赴西域,广开教门,开化度人,劝诫成吉思汗止杀爱民,最终使无数平民免遭屠戮;

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一生的修行目标;海神妈祖常常在海上游巡岛屿,打救海难,深得渔民百姓的爱戴。

二、偷盗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教主张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获得财富,偷盗这种获取不义之财的行为有损福报,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太上老君戒经》有云:“谓贪盗之人,始於小窃,小窃不戒,遂至大取。

或因公利私,或凭法招物,或依恃势力,封山畋泽,或诱说痴愚,以役其力。如此而得,皆非正理,同於盗,故云乃至无有邪取。明非正偷盗也,贪婪皆是者也。”《太上感应篇》也告诫我们:“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山西太原有一位叫张恒义的人,他人品极差,常常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被周围乡邻所不齿。某天张恒义得知他的邻居家里有一件价值千金的宝贝,便生出歹念,想偷出来据为所有。

于是他趁着夜黑风高,偷偷潜入邻居家里,将宝贝盗出来。张恒义得了宝贝,每天四处宣扬,却不知这个消息被一群强盗知道了,他们闯入张恒义家中抢夺,他躲到阁楼不愿意交出来宝贝,强盗一气之下放火烧了房子,张恒义也被烧死了。

三、破人婚姻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道教对于婚姻非常重视,道教早期典籍《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一阴一阳构成了大道,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运行的基本准则。

道教有许多执掌世间姻缘的神仙,如“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月老,让夫妻婚姻幸福美满的和合二仙,以及保佑恋人团圆的太阴星君等等。道教劝善典籍《太上感应篇》告诫我们,破坏别人的婚姻的行为是一种有损阴德的行为,千万不可为之。

古代有位名叫葛鼎鼐的读书人,他比较勤奋刻苦,每天去学堂都要经过一座土地庙。某天夜里,管理土地庙的庙祝梦到土地爷跟他说,这位葛鼎鼐今年会考中状元。

每当他经过土地庙,我都要起身跟他打招呼,你明天在庙前盖一堵墙挡住他的视线,这样我就不用起身致意了。

第二天当庙祝找几位工人准备砌墙,中午睡了一会,梦里再次梦到土地爷,土地爷告诉庙祝,不用砌墙了,他今天帮人写了一封休书,属于破坏别人婚姻,文昌帝君已经把他功名除掉了,我也不必向他起身致意了。

葛鼎鼐在听完庙祝讲述梦境的事之后,非常的后悔,虽然又撮合了那对夫妻,但是葛鼎鼐的仕途也就结束了。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