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道教流派体系——武当派

大家好,前几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正一道中的几个流派,见识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符箓,口诀,雷法。众所周知,道教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性命双修。”这也是道教跟其他宗教不同的一点,它将性灵(心性,精神)和身体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仙道贵生”,道教自创立之初就认为生比死要好,修道的目的就是长生,逍遥,度人。所以说道教有一句话:“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道教中功法众多,武功高强的——武当派。

简介

(图为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教理、教义与中国道教的教理、教义同出一辙。武当道教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大帝——玄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禳灾。”

武当道教,指以湖北武当山为传播中心的道教。武当山以敬奉“真武大帝”而得名,是真武大帝修炼得道之地。

早在唐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就在山中起建五龙祠,自后,历代对武当山殿字都进行了修建。明代,崇奉真武,寻访张三丰,大力营建武当宫观,武当道教鼎盛。

武当还是历代仙真高道的隐修胜地,如吕洞宾、陈抟、张守清、张三丰等。在武当传衍过的宗派有;上清茅山派,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茅山清贞观道士孙元政来居武当,传授上清经法,开武当五龙之派脉;清微道,元初道士张道贵等师清微宗师黄舜申,得清微上法,开武当清微派;明初,全真龙门道士邱玄清入武当,得受三丰先生之道,传内家拳技、重视内丹修炼,世称武当道。

在武当传行的正一,全真诸派,虽名有经法相传,但均奉真武大帝,从而构成具有特色的武当道教。白云观所藏《诸真宗派总簿》中列有与武当道教有关系的道派有:真武玄武派(《全真须知》作真武派)、榔梅派(即孙碧云所传武当派)和三丰先生所传三丰诸派。今在武当传行的有龙门派、武当玄武派、正一清微派。

武当道特点

一、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玄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稳定,又为中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

二、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

三、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四、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张大道以修

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又强调“药”分内外,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而后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还虚而合仙道。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

武当道教历史

(图为武当山紫霄宫)

真武,即元武,“元”通“玄”,故又名玄武。宋真宗赵恒因避所尊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尊为“佑圣帝君”,沿袭至今。据《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玄武是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于远古黄帝时,降为净乐国太子,后经其师紫元君超度,到武当山修炼42年,功成道满,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为“上帝”等,镇守北方,因此,武当山被道教尊为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

武当山在春秋至汉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动场所,许多达官贵人到此修炼。诸如:周大夫尹喜,汉武帝的将军戴孟,著名方士、炼丹家马明生、阴长生曾隐此山修炼。东汉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

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武当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晋朝的谢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刘虬等均弃官入山修炼。《誓愿文》记,被佛教尊为“天台宗三祖”之一慧思,六朝时入武当山访道。《神仙鉴》记,蜀汉军师诸葛亮曾到武当山学道。房中甫撰的《扬帆美洲三千年》记:在美洲秘鲁的山洞内发现一尊手提铜牌的五世纪造的裸体女神像,铜牌上铸着“武当山”三个汉字。可见,在南北朝时,武当山已流传海外了。

隋唐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发展。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认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便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三教(儒、释、道)之首。而使武当道教受到皇室重视的还是姚简。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皇帝下诏于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应。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敕建五龙祠,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庙。此时,许多著名高道隐居武当山修道,如:姚简、孙思邈、陶幼安、吕洞宾等。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宋元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提高,促使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宋真宗赵恒于天禧二年(1018),加封真武号为“真武灵应真君”,令建祠塑像崇祀,将五龙祠升为观。宋仁宗赵祯推崇真武为“社稷家神”,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徽宗、宁宗、理宗等都为真武封号,虔诚祭祀。著名道士邓若拙、房长须、谢天地、孙寂然等入山修道,宣传道径,使武当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时,道教深受元朝统治者的恩宠,武当山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武当道教得到充分发展。在民间,朝山进香信士很多,香火很旺。“三月三真武圣诞节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著名道士汪真常、叶云莱、张守清等迅速发展教团组织,武当道教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武当山成为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

明代,武当山一直被历代皇帝作为“皇室家庙”来扶持,并把武当真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武当山的地位升华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岳之上,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呈现出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明太祖朱元璋崇奉真武神,为后裔诸帝崇奉真武神奠定了基础。把武当道教推向全盛的皇帝则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就藩北京,镇守北方。朱元璋去世后,其长孙朱允炆继位。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一举夺取他侄儿朱允炆的政权。为巩固政权,朱棣自称真武保佑他和他父亲取得天下,他为报神恩,于永乐十年(1412)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

武当功法特点

武当派的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

佑通神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蒙,

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

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

“十段锦”的歌诀为: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

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

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

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

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

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洗髓金经”六式(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太极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代表人物

张三丰——武当派始祖

简介

张三丰,张姓,名通,字君宝,号三丰。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尝自称为天师后裔。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道号三丰,宋末元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民族英雄、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龙行书法始祖。

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丹道上,完成炼虚合道修持,形神俱妙[2]。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张氏族人后迁至辽东,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

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也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人物生平

张三丰,三丰先生,辽东懿州人(即今天的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姓张名通,字君宝。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常自称为天师后裔。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太极拳创始人,元代技击家,武当派道人,武当山丹士,被奉为武当派创立者,精拳法,其法主御敌,非遇困危不发,发则必胜。

《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头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年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皆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届之,已而舍去。”

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扬于世。由三丰而后,至明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张松溪为最著。据清雍正年间,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载:“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

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在各种张三丰的传记或有关他的材料里,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峰子。亦有因“峰”字和“丰”的简体字同形而错称为“张三丰”。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其思想道儒融合略论佛教,道教思想甚纯。儒者,行道济时者也;佛者,悟道觉世者也;仙者,藏道度人者也。

重要著作

《上天梯》

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驹过隙,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先天无斤两,火候无爻策,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纯以真意求,刀圭难缕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天地坏有时,仙翁寿无极。

《打坐歌》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闭目观心守本命,清净无为是根源。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黄婆其间为媒灼,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大中元。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

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

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

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

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

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

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

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

玄机妙,非等闲,漏泄天机罪如山。

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

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

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

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

要问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后世影响

张三丰把儒家倡导的仁义与道家炼丹的铅汞画等号,称“仙家铅汞即仁义的种子”。在他那里,阴阳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五经的肝肺心脾肾是一一对应的。他在《五德篇》中说:“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所以说“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为后人习武,养性做出巨大贡献。

修道思想

说我颠来我就颠,颠颠倒倒有根源,

一三三一颠倒颠,三三重叠上九天。

九天之上有九真,九真返还化一元。

阴阳气数乃造化,顺则生凡逆成仙。

——三丰祖师

感谢各位看官,福生无量天尊。

学之道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Top